标王 热搜: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人物 » 正文

从年收入超千万、开百万豪车到三个月睡办公室,环球捕手李潇图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25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561
核心提示:杭州有一个淘宝卖家小圈子,他们是最早一批在淘宝淘金的人,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达成了财务自由,尔后就一直稳坐淘宝细分品类头几名。...

杭州有一个淘宝卖家小圈子,他们是最早一批在淘宝淘金的人,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达成了财务自由,尔后就一直稳坐淘宝细分品类头几名。

李潇便是其中一员,他们的财务自由是什么标准的呢?用李潇的话来讲,一年收入千万轻轻松松,开一百万的车算是最普通的。

看上去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生活,不是靠爹,更不是靠投机,李潇说全部是白手起家干出来的。

出生在江西农村的他,幼时记忆最多的画面就是一边瞌睡一边帮家剥莲子卖,因此一进大学的门,其他人忙着学习、谈恋爱,而他一心想的是如何赚钱不再增加爸爸妈妈负担。

已上了赚钱的道儿,假如李潇只想做一个赚钱的老板,他的日子相对会过得容易点。

但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潇想做一件价值感更大事:创立全球最大的吃货平台。

在流量红利枯竭的今天,建平台注定就逃脱不了挫折与怀疑、革新与非议。

李潇结束潇洒至极的日子开淘宝店躺着就可以赚钱的年代,李潇算是赶上了。

大三那年李潇偶然注册了淘宝店,虽然最初一个月只能赚几千,但他看好的是淘宝的进步速度,于是学建筑材料的他弃了本专业,毕业后直接到了杭州专心开淘宝店,以销售国外保健品为主。

李潇毕业于福州大学,在早期的淘宝店中,他很精通数据计算,在运营和管理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高中时数理化可以考到全校第一,但英语能考及格就谢天谢地。

老师们要提升我语文和英语,期望我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我不喜欢的东西,就是没心思琢磨。

而开淘宝店,李潇说自己用心到竭尽全力,凭借一股冲劲与精细化的打法,李潇的门店稳居淘宝国外保健品类目第一,顶峰时公司进步到100多人。

门店卡好了位,需要我插手的地方不多,有段时间天天中午才起床去办公室,傍晚约朋友喝喝小酒,玩到凌晨才回家。

在外人看来潇洒至极的日子,李潇过了一段时间就不想过了。

一是从长远来看,李潇觉得做做代购没将来,二是淘宝孵化出天猫,李潇的天猫品牌专营店与其他人的品牌旗舰店角逐优势不大。

那时淘宝角逐不激烈,只须会买直通车广告,货就能卖出去,就能看到收益,但如此的日子我感觉总有终点。

这时,李潇想到卖掉淘宝代购店,转身做自有品牌。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个在细分类目中能做到第一的机会。

2011年,我太太沈丹萍怀孕了,她在网上买燕窝,尽管知名品牌不少,但总买不到认可的商品,大家过去一直跑保健品Supply chain,虫草、燕窝这类大家可以找到最好的货,所以大家感觉自己能做源于有品牌。

幸运的是,2011年前后是微信大扩张的年代,而沈丹萍是最早一批经营微信粉的人,她和李潇用社群的玩法经营燕窝品牌燕格格,不到两年时间销售量就在淘宝燕窝品类名列第一。

沈丹萍即使有长远的安逸还不够卖其他人的品牌不心安,把我们的品牌做强一直一条长远的路吧?李潇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非常快他又发现没施展空间了。

说句最真心的话,燕格格已经占了淘宝燕窝品类一半的份额了,不管我如何努力,淘宝不会再让我涨到哪儿去了。

杭州的电子商务小圈子这么评价李潇:没很大的赚钱野心,但有往前冲的好胜之心。

2014年的冬季,李潇被天使投资人陈瑞贵邀请出席年会,一同受邀的还有贝贝网开创者张良伦、如涵开创者冯敏等人,这类李潇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创业人士过去一年公司估值大涨,还在卖燕窝的李潇突然发现,假如继续只卖燕窝,下一次的年会就不好意思再去了。

零售业变革涌动不容自带闯劲的李潇停下来。

假如我是一个生活阅历丰富、内心沧桑、回归自然的人,穿着道家风格的衣服,手上挂着一串珠子,不求规模,1年就做1个亿,用心打磨商品,这条路非常合适我。

但我才30岁,这种日子一定不对劲呀。

李潇想到了两条出路。

一是把燕格格当做一个大IP,不断扩展品类。

就像三只松鼠一样,从卖坚果到卖整个零食品类、甚至卖起服饰,2016年三只松鼠年销售规模涨到55亿人民币。

二是自建食品平台,在淘宝以外做一个封闭的用户群。

小小琢磨了一下,李潇舍弃了第一条相对容易的路,理由是:燕格格就是一个燕窝品牌,卖其它什么都多余,不想由于个人的需要,去给品牌多此一举。

理清思路后,李潇就朝着第二条路出发了。

这么多年创业,我决定要进入一个新范围最早考虑的一点是:大家有没可能做到第一,假如不可能就不动手做,由于1、才是市场规则的拟定者,跟着其他人跑日子注定是不好过的。

虽然第二条路不容易走,但我看到了可以做到第一的可能性,中国就没一个让买家买食品买得非常爽的平台,而大家一直在卖高档食品,了解这部分顾客的痛点在哪儿,是有能力有资源搏一搏的。

携带胃药跑Supply chain反而心安2015年前后,做网络餐饮的市场机会非常不错,卖煎饼的卖牛腩的都拿到了投资,他们的一同特征是网络推广做得特别好,但口味却不被吃货认可。

而李潇决订做平台格格家第一件事就是跑Supply chain,他定下的选品标准是:所有上架的商品,需要是团队吃过感觉美味才行。

平台创建初期,李潇携带三个同事去日本北海道的食品展选品,从进门开始吃,一整天没停下来,最后每隔半小时吃一次胃药才挺下来,四个人一天吃完了20几包胃药。

从公司组织上也能看出李潇对选品的看重程度,非常长一段时间格格家40%的职员是在干选品的事儿。

一般情况下,筛选比率至少为200:1,也就是在同一个品类里,至少尝过200种食品,才选出1种。

选品的团队忙着找美味的商品,技术团队没日没夜搭平台。

自从格格家正式启动后李潇连续三个月在公司打地铺,和团队一块常常工作到凌晨三点。

格格家开会讨论选品的办公桌这样狠干,格格家APP上线第一天成交了3000多单,卖了六十多万。

那个时候淘品牌不被资本市场看好,淘宝店主创业也不被主流资本圈看好,所以做格格家的第一年我就没想筹资,计划自己先拿出1000万出来做。

但格格家的进步速度把自己推到了资本面前,从2015年年中到2016年底,格格家一共拿了三轮投资。

前期假如不是大家玩命干,步伐稍松一点,就不可能在资本寒冬融到资。

不想死在流量上这一件事上可是,创业路上,一向不是玩命努力就能活下来的。

到了2016年年底,同时期获到资本喜爱的垂直电子商务,死得差不多了,剩下没几家在寒冬中熬着。

他们最大的难点是:没给用户创造鲜明的有别于京东、淘宝的价值,而大平台就像一个愈加大的漩涡,对流量的吸力愈加强,几乎没给其他独立平台留下一口气呼吸。

李潇的日子也谈不上有多好过,但相对于其他独立平台来讲,他占实惠的地方是选择了一个高频消费、粘度高、又有门槛的品类。

假如食品像化妆品、母婴用品那样品牌集中,格格家也不需要玩儿了。

中国用户对零食品牌的认知度非常低,大平台上的企业又鱼龙混杂。

吃货们其实非常需要一个平台为其选货,一旦他发现随手买都能买到美味的就离开不你了。

但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已经不允许一家平台单靠口碑积累用户了,只有高速增长才能聚人、拿投资。

李潇说,格格家最愁的就是流量太贵了。

目前已经没实惠的流量了,独立平台一个月能卖几百万都非常难。

除去个人的社交流量,其他流量都在阿里和腾讯手里。

虽然电子商务创业圈创业人士一片哀嚎,但也有人的成绩单闪瞎人眼,譬如初期让用户自动在微信拼团拉流量的拼多多,只用了15个月就把月GMV做到了20亿人民币。

看到了社群经济的爆发力,不少企业开始跟进。

其中,杭州有两家倒腾出了新玩法,一家是淘宝四金冠卖家肖尚略创立的云集,还有一家就是李潇的环球捕手,有别于拼多多借助社交圈做拼团模式,云集和环球捕手是让买家可直接门店经营,并用抽成的方法促进他们借助社交平台向别人推荐商品。

亿邦动力网获悉,云集和环球捕手为店主提供包含产品、内容、客服、IT系统、培训在内的后端支撑,店主只须做好与用户交流这件事。

与淘宝等开放平台不一样的是,云集和环球捕手的用户来源相对封闭,主要靠用户在社交圈相互推荐而来。

为了勉励店主,店主介绍来的用户每一次下单,店主都能在平台拿到奖励。

甚至,云集的店主关店,其介绍而来的用户也不可以再下单了。

与淘宝吸引大网络红人不一样的是,环球捕手和云集的主流店主不是粉量最大那批人,而是只有三五千、三五百粉的普通人。

就是喜欢在淘宝天猫写评价的那些人,你让他们去做买卖其实他们没时间,但这类人的连接规模,我的武断判断,是大网络红人+中网络红人带来商业价值的10倍。

你去看微博和微信之间的差距就了解了,微博其实是大中网络红人的主站,但微信就多了一个普通个人,这两者的体量差异就非常大了。

云集CEO肖尚略告诉亿邦动力网。

自此,李潇在自营平台格格家以外,又计划做一家共享式社群经济平台环球捕手。

大家的思路是用不一样的模式抓不一样的用户,Supply chain是共享的。

销售量和非议一块爆发了自从做了环球捕手,李潇所有些时间都扑在工作上了,刚开始几个月在办公室熬到下半夜是家常便饭,以至于完全没时间陪才多大岁数的儿子。

其他人孩子动不动出国,我家孩子去个商场就很高兴,说实话我心里非常愧疚的。

还好生个儿子,如果生个女儿,我这么创业太亏欠孩子了。

话虽这么说,李潇在家会尽力与儿子多相处。

在与亿邦动力网编辑交流时,李潇偶尔会连声咳嗽,细问缘由是加班+陪孩子非常折腾致使反复咳嗽。

咳嗽十几天了,快好的时候陪儿子睡了,他晚上八点睡,我凌晨两点睡,四点他动一下我就挂了,这两天我不和他睡了,目前基本快好了,不久前非常惨的。

不过李潇不感觉自己不算太卖命。

我不是谦虚,所有出来的创业人士都如此,从上班的角度来讲小也(云集开创者肖尚略的花名)比我拼多了,他的耐性非常不错。

李潇的努力非常快见到回报,社交圈的精准客源流量推荐带来的爆发量是惊人的。

云集开创者肖尚略透露,云集用两年时间从一个月只五六十万销售规模,做到目前一个月将近八九个亿的销售规模。

不出意料之外,两年半能达到百亿级销售规模。

环球捕手最新销售数据暂未公开,但据同行透露就是由于速度一度飙太快才招来了非议。

亿邦动力网获悉,外面对环球捕手与云集的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成为店主需要交基础知识费;二是存在多级分销规则,一个店主能从其进步来的店主的销售中提成获利。

这两点让他们戴上了涉嫌传销的帽子。

对此,李潇向亿邦动力网回话了两点。

传销都有受害者,说我是搞传销的,你去找一个受害者给我看看。

第一,环球捕手店主所交的成本不可以称之为基础知识费。

他们花199元买的是合法品牌商品,不是杂牌,甚至比在天猫、京东买还要实惠,不认可还可以退换货,和正常的消费没任何不同。

传销的基础知识费可以退吗?卖的是合法品牌吗?大家之所以需要店主需消费199元,是由于只有自己买了感觉好才有推荐的动力与说服力,线下超市不也有消费到肯定额度成为钻石会员的例子么?第二,说到多层级收益分成,环球捕手的分销只有一级而非多级。

他们所说的多级是指大家以前找合伙人进步店主,目前大家已经切断与之合作了。

李潇讲解说,环球捕手和格格家最大的不同是,格格家需要想方设法找各种实惠流量,捕手是自带流量。

格格家找流量花的钱,和环球捕手给店主的奖金是差不多的,但环球捕手带来的销售量是格格家的两倍。

据有赞开创者白鸦透露,今日头条与微信为淘宝企业倒流很可观,社交平台会成为将来最大的零售场景。

即使在微信不可以直接打开淘宝的链接,淘宝客来自微信的流量不小。

我有个大胆的预测,去年腾讯的广告收入接近百度的三分之一,腾讯是200多亿,百度是700多亿,不出意料之外将来12~15个月,腾讯的广告收入会超越百度,由于目前的流量愈加呈分布式的了。

为了抢占最快的跑道,刚开始的半年李潇给店主的勉励力度很大。

令李潇感到不平的是,为什么推广费给百度等大平台,外面感觉正常,给了个人就招来这样多的非议。

一位新零售创业人士则表示,环球捕手招来非议的直接缘由是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过去个人做微商,卖的货不好,也没平台支持,云集、环球捕手进去之后不少微商转投他们,这就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会不断向工商局投诉;另外,环球捕手对店主的勉励手段大,难免会吸引个别牛鬼蛇神进去门店经营,这类人又喜欢在社交平台炫富,外面只看到这类店主就给环球捕手他们贴标签,才不管他们真实的内核。

走在年代潮头就不惧风浪好在,总有人看得透彻。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从他实地调查来看,云集模式或有可议之处譬如向店主收取培训服务费,使用了类似直销的计算收取方法,但要定性为传销,恐怕是处罚过度了。

针对云集、环球捕手的争议之处,亿邦动力网询问过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微商、农村电子商务多年的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汪向东,他觉得对社群经济的认知是个过程,监管应该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锁定核心要监管的实质是欺诈,而不是几级代理如此的形式,要探寻到监管的更准确特点。

同时,也有律师与吴晓波交流时表示,云集通过进步注册店主,销售产品给买家,同时店主获得返利,是基础于移动社交圈的分销模式,无论在主观目的还是客观表现上,都与欺诈性质的传销有不同。

而今天的电子商务体量、用户规模很之大,不像当初淘宝刚创立时不被大众关注,所以云集和环球捕手的争议之处也被过渡放大了,甚至出现了恶意抹黑。

譬如拿李潇的车做文章。

他们说我拿投资人的钱买豪车,其实他们不了解的是,我的车是在拿投资之前买的,而且过去我每年都换新车,自从做了格格家后我再也没换车了。

李潇说初听这类无中生有些话非常想骂脏话,后来想了解了每一种新事物出现时都会存在争议,就不计较了。

阿里巴巴曾鸣在提S2B2C的新零售模式时,就把云集的模式列为代表。

在他看来,这种模式整理制造商资源,同时集成一张大的服务互联网,在仓储配送、客服、内容、培训及IT系统上提供全方位商业支持,赋能小店主,鼓励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服务于买家。

在李潇看来,环球捕手、云集的迅速崛起,除去模式革新以外,更要紧的是外人看不见的积累。

环球捕手刚做时,格格家已经有100人了,Supply chain成熟了。

环球捕手APP第一个版本很流畅,格格家第一个版本后台都没的,产品也没多少,环球捕手一上来就有几千个产品。

再说远一点,假如我和小也没做那样多年的淘宝店,拼多多的老板黄峥没做那几年天猫代运营,大家都不会这么快就探索出社群经济该如何玩。

从江西农村的一个穷年轻人,到福州开淘宝店的大学生,再到杭州屈指可数的淘宝店主,与后来的格格家、环球捕手的掌舵人,李潇的每一步转变,都没错失年代赋予一个普通年轻人能抓住的机会。

其实,在人群中,他不像是一个走在年代潮头的逆袭者:穿着不讲究,说话有点害臊,性格直来直往。

内在支撑李潇走至今的是他的不服气,其他人能干的事情他感觉自己也肯定能做好,一旦看准了机会,没犹豫直接用尽力气抓住。

好比目前,环球捕手虽然历程一些风波,但李潇想把它做成全球最大的美食平台的想法从未改变。

 
关键词: 创业案例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就爱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