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人物 » 正文

ktv陈华:创业人士有了收入,才有话语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0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685
核心提示:近日,唱吧CEO陈华作为吴世春的助阵导师现身并做了精彩推荐。...

日前,ktvCEO陈华作为吴世春的助阵导师现身并做了精彩推荐。

他觉得,2C的、大用户量的项目存在不少机会。

而陈华依据ktv的多年打法总结,要做好网络商品,基本服务免费、追求极致的商品体验,与自我传播机制,以这三点为核心的模式具备突出的成效。

而ktv模式也将这种模式,延续到了线下KTV。

对于资本寒冬中,卖房创业的近况,作为连续创业人士,陈华也有话要说。

不少人感觉拿了风险投资的钱就拼命烧,烧个大泡泡就完了,但事实上很危险。

陈华说,历程过寒冬或者失败过的创业人士了解钱多么宝贵。

筹资非常重要,但他并不鼓励借钱或卖房屋创业;而且作为创业人士,要给自己预设投资人突然失去耐心的状况发生该如何解决。

花钱不该是正常状态,创业人士必须要尽快想如何赚钱。

以下为陈华推荐,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2C的、大用户量的项目才有意思我有过两次很完整的创业经验,之前有三四次自己操刀做项目。

最早是1999年在北大念书时做了天网FTP搜索,2003年做了天网MAZE,2006年跟吴世春一块做了当年很火的酷讯,2008年底去阿里巴巴负责网页搜索引擎,2011年出来成立了ktv。

各种历程都有,偏搜索引擎多一点。

我有几个感觉,以我的经验来看,2C的、大用户量的项目是比较有意思的。

以如此一个目的探寻方向,可以找到不少叫人开心的点。

像酷讯典型地抓住了用户的刚性需要,大伙新年前买不到火车票,这是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大家找到革新的技术和商品解决方法。

大家不是为了革新而革新,一个问题摆在什么地方,大家想方法解决它,这可能就是个商机。

我做ktv前,有一年其实挺痛苦,大家一直在找方向。

由于我以前一直做搜索,所以在做ktv之前,我也一直纠结要再做搜索引擎,但折腾了一年也没找到感觉。

所以,大家选择方向不见得要跟我们的历程背景有关,只不过看还有哪些需要要解决,并且这个需要的用户规模足够大。

所以大家发现ktv这个方向,从几十个需要里筛出一个唱歌的需要,第一是由于它用户规模非常大,肯定是几千万到几亿人的。

大家看到中国选秀节目很火,唱歌的需要摆在那里,互联网+应该有唱歌的商品,但还没有人解决这个需要。

另外,这个需要有突破空间。

以前大家想唱歌如何唱?要去KTV,去KTV非常难,有时一个人跑去KTV感觉挺丢人;但非要拉一个人去唱又发现组局挺困难,还要吃吃喝喝,还要陪朋友嘻嘻哈哈,唱一首歌本钱太高了,不叫人享受。

大家当时把中国的App筛了一遍,看什么人在做类似商品,发现这类商品有几个特征让大家非常开心,由于角逐对手们做了一些在我看来不可理喻的事情:一是所有些歌曲付费。

作为网络商品,这太极品了,为何要付费呢?二是整个曲库只有140多首歌。

为何?由于法律规定盗版超越150最重要入刑。

为何不可以烧钱买一大堆歌的版权呢,为何不舍得这类钱呢?第三就是就是录歌曲,录完了放那里,用户不了解该如何做,没下一步动作。

这就给大家提供了机会。

做网络商品的三大核心大家如何做?第一,网络商品肯定是基本服务免费或底价,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想颠覆一个行业时,必须要在基本服务、核心服务上做到完全免费或者低于本钱价,让角逐对手在一个核心诉求上无法跟你角逐。

第二,追求极致的商品体验。

譬如ktv,大家就加了声音美化功能,加上音效,叫你的声音比想象中更好听。

为了这个极致体验,大家还加了女生喜欢的照片幻灯像,让每一个人能展示我们的脸。

还有一些小的体验,譬如送鲜花。

第三,重视原生的自我传播能力。

当大家设计一个商品时,要想这个商品迅速便宜地获得用户,肯定是这个商品自带传播属性,大家无需所有用户都烧钱买,那样本钱太高了。

如何让商品有内在的自我传播能力呢?当时ktv大概做了三层自动传播的体系。

我发现一个人唱歌挺寂寞的,大家在KTV唱歌高兴是由于一唱完就有人呐喊,网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除非直播。

如何解决人唱完歌之后的收获感?大家想了一个方法,每一个人唱完歌用程序打个分,击败多少人,将这个结果推荐到微信朋友圈、微博之类的,这就是首次传播。

大家做了一个榜单,哪个火哪个榜上有名,第二次传播就是我想榜上有名,这个动力不同,想要榜上有名,就会请朋友过来送鲜花。

第三次传播,是当有人总能榜上有名之后,会发现不仅朋友能听到我们的歌,还有陌生人听到,甚至成为自己粉。

凭什么我的偶像是2、不是1、?今天我的偶像在2、,我就发动朋友一块支持我的偶像,把他弄到1、。

偶像的粉们打架,这是第三次传播,通过角逐关系,大伙拼命把一个作品往外转发。

目前天天ktv上传的作品几十万,往外推荐上百万,很多的推荐型传播,这类无需我花一分钱,这就是内在的自我传播能力。

不见得每一个商品都可以设计出来,但我感觉假如真费心思设计,每一个商品都能找到一些能推荐出去的原因。

这个内在的核心是要找一些理由,ktv的原因就是收获感,用户在某个时间点发现,做一件事能获得更大的收获感,或者更能炫耀,就会玩下去。

ktv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不少其他商品和业务范围。

譬如大家2014年做了ktv麦颂KTV,这块业务由ktv投资的公司来做,目前北京有20多家店铺,是全北京最大的KTV,估计明年春季就是全中国最大的KTV了,增长非常快。

大家在做KTV这种传统业务时,也在想这三个点。

第一,能否基本服务免费或底价?基本服务就是包间费、本钱费。

ktv麦颂的包间费要足够低,唱一小时歌跟咖啡店喝咖啡一样,可能就二三十块钱。

这个时候大家逼着商品团队去想,当你的基础服务免费或者底价之后,如何想方法赚增值服务。

能否卖点广告,收会员费,能否把作品传到网上,网上有人给你送线上虚拟物?团队会想方法赚别的钱,这个时候会发现基础服务免费或底价死不了人,没那样吓人。

第二就是塑造极致商品。

用户最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大家就讲了解这几个问题。

大家不是颠覆性革新的服务,就要搞了解,用户来到线下KTV想要哪种极致商品?用户最在乎房间里声音好,装修格局合适一大堆朋友聚会。

什么是没必要的东西?大众点评上骂KTV最牛B的是饭不美味。

那就把它砍掉算了,一砍就是巨大的价值增值。

桌子上摆个饿了么、美团外卖,用户自己点。

大家去KTV唱歌最在乎的是房间里的体验,豪华大堂就不必。

大家在KTV体验差的是什么?员工服务不好。

目前大家直接把大多数员工砍掉了,在每一个房间放了自动售卖机,客户拿手机扫。

当你把团队逼到极致,解决好最重要的体验点,就是很出色的商品了,非常快就出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传播性。

大家线下KTV跟ktv线上结合,做了不少革新,譬如线上线下打通,房间里唱歌线上能听到,线上听众可以给房间送酒水。

还可以玩陌生人交流,隔壁来了漂亮妹妹,ktv关注她给她发微消息求认识。

大家把各种能想到的促进社交、传播的东西往里加,挖空心思增加传播性。

大家面对已经有些行业,也有不少革新点,让商品比其他人更出色,利率更高,竞争优势更强。

不要借钱或者卖房创业 心理重压太大不少人感觉拿了风投的钱就拼命烧,烧个大泡泡就完了,事实上这很危险。

大伙都了解目前是寒冬,筹资很不简单。

一个历程过寒冬或者失败过的创业人士会了解钱多么宝贵。

在我看来,钱的用处是保障信心,不是拿来花的。

我历史上融了不少钱,绝大多数都没花,目前大家C轮融的钱还没有花,又融了D轮,钱就放着不敢花。

当大家需要烧钱时,譬如当出现恶意角逐对手拼花钱的时候,其他人砸一千万我就砸两千万。

没恶性角逐的时候,能省就省。

目前ktv心理重压很低,一方面我业务收入起来了,第二我帐上有足够的现金,我只不过不想花。

反推过来,有两件事情要做好,一是筹资。

大伙每天找筹资,但尽可能不要借钱或者卖房屋创业。

这个心理重压太大了,总是致使你无法做出正确决策。

最好的方法是组建一个豪华团队,想一个非常不错的idea,找著名可靠的投资人拿钱,之后挖空心思省着花,脚踏实地做出一个最牛的商品。

每一个阶段筹资都要迅速做,而不是缺钱了才做。

第二件事,要常假设投资人突然失去耐心这样的情况。

投资人也是商人,不是做慈善的,花一笔钱要看回报。

你要随时想着,花钱不该是正常状态,作为创业人士必须要尽快想如何赚钱,越早越好。

ktv在上线近一年时,开始把目前最主要的商业模式的商品做上去了。

2012年上线商品,2013年初把收费体系做起来,2014年收费大多数起来了。

有了收入后,我的话语权完全不同了。

有赚钱能力并非说要有收益,这是不同的。

大家想方法做收入,但赚一笔钱花一笔钱,持续亏损没问题,但没收入持续亏损是有问题的,或者收入不成规模也是有问题的。

我要挖空心思让收入规模持续增长,规模比收益更要紧。

更不是说大家不看收益,大家要看一个指标毛收益。

毛收益需要有,没毛收益就没净收益。

什么时间需要净收益?假如资本市场突然非常不好,投资人没耐心了,你就跟投资人说,下个月立刻做出收益来。

把投放本钱一砍,收益立刻就出来了。

大家要有随时盈利的能力,有这个底气能舒不舒服?大家目前也不想做收益,还在不停开始营业务线,新的市场。

没关系,由于我了解大家有能力做出收益。

有这种心态,大家敢大规模投入拓展市场,抢地盘,由于了解今天抢的每一份东西都是赚的,随时停一下亏损就能停。

人多了不代表公司在飞速发展还有人的问题。

老实说当年我跟吴世春首次创业的时候,过去有个错误心态,整个公司都弥漫着一个氛围,感觉人多就是牛,去年十几个人,今年几十个人,再过一年几百个人,公司增长真快。

其实人多了不代表公司真的在飞速发展,必须要在公司里传递这个信号。

进步快的应该是收入、用户、毛收益,那才是实在的东西,必须要挖空心思控制好职员规模,甚至有时要很变态地压榨职员结构。

我目前常常为了新增一个人跟下属吵架,为了一个人纠结半天。

由于每加一个人,假如他没带来足够的价值,这个人进去容易出去难。

开除人是很不简单的,所以能不进人就不进人,能压缩一个是一个。

大家有时感觉招一大堆非常实惠的人反正没花多少钱,但你看的只不过薪资,每一个人会带来的额外的管理本钱与其他本钱。

而且当你的人增加太快,管理能力可能跟不上。

大伙管一个小团队都没问题,但不一样的团队规模管理办法不同,十几个人的团队很简单,喊一嗓子大伙都能听到,有哪些事情全透明。

到100人的时候开始需要一个管理结构。

当有几百人上千人的时候,管理结构也没用了。

目前ktv的规模,大家发现靠结构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可能需要企业文化、价值观这类虚的、规范性的东西构建一个机制。

不花太多精力就让这几百人了解如何做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团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组织结构和文化建设,这要花非常大精力。

大家近期做了好几轮大的结构调整。

一个团队不可以一直一个样子,假如一个人带一个团队好几年,会导致他一个人的思维僵化,而且他待的地方其他人成长不了。

能否尝试类似轮岗的做法,不一样的团队让他带。

这是非常有挑战的,今天ktv还办不到真正的跨职能调动人。

譬如,你能否做到把两个有矛盾的人拉在一块讨论了解,假如你办不到,就说明企业文化还不是特别好。

大家常常鼓励有矛盾的人找个小黑屋说了解。

没其他人有私心,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想什么,公司不允许;没其他人去追求低效率的事,近期想偷偷懒,没这种说法;没抢功劳这件事,公司不允许。

这就是企业文化,可以参考其他出色的公司是如何做事的,把公司里的小问题一个个消掉。

ktv极致讲效率。

譬如大家会议室里有一句标语叫少开会,开短会,开小会。

能不开会就别开会,你们两个坐到工位上说一下就能,做什么必须要去会议室。

开小会,三个人能开的会就别拉十个人,也不要一个人滔滔不绝讲。

这是会议的效率。

交流效率上能不需要邮件尽可能不需要,能面对面说了解的尽可能面对面说。

有时职员用邮件吵架,费时浪费生命。

还有各种细节,每一个公司不同,你要想方法极致提高管理效率、工作效率,尽可能节省人力、财力,在各方面挖空心思抠门。

大家业务上非常抠门,但大家对职员很大方。

假如你能力提升不少,负责的东西不少,总监就应该站出来给你涨薪,要迅速在职员提出涨薪需要之前把薪水加上去,如此职员才感觉被公司看重,有进步就有反馈。

公司要对得起相应的职员,特别是核心职员。

它或许会让本钱上升非常快,大家也要控制好。

涨薪到多少是可以考虑的,不见得一次性加到位。

有两条主业务线会大大提高安全感角逐不可防止,也不可以让角逐对手别干我这行了。

要打死他们也困难,一般他要拿到筹资了,投资人也不会让他死。

应该如此想:第一,有人抄袭你说明你选的方向还很好;第二,有人抄袭你说明他有肯定的革新能力,你能否把它革新的东西学过来?第三,假如你帐面上的资金很充裕,你心理安全感是比较大的,你不会害怕他,慢慢打就好了。

但有的是打不死的,没方法的事情当它不一直在那里好了。

要想杀出来,需要的是团队的综合能力。

第一是商品革新能力、商品跟随能力要够强;第二实行力要到位;或者研发能力强,不可以做出来的商品一堆bug。

还有销售能力或者说盈利能力,团队里要有有商业头脑的人,总是创业团队都是做技术、做商品的人,东西做得非常不错但不了解如何赚钱,或者感觉赚钱无关紧要将来再说,最后发现赚钱能力的缺失。

这致使的最大风险是,经济危机来的时候,公司扛不住投资人给的重压。

筹资能力也非常重要,出去跟人家谈总是融不到资,本来要给你钱的一聊不给你了,这是表达能力的问题。

今天在中国的角逐是很血腥的,无法。

只须你的方向是好的,就有一大堆跟你一样出色或者比你出色的团队在做这件事。

每一家都有弱点,你不可以比他的弱点多。

另外,当你有一条业务线高速增长时,你应该做的是再开一条新业务线。

为何?每条业务线高速增长后到一个点就会平缓下来,不可以等这条线平的时候再想下一条业务线,应该在高速增长时挖空心思分一点精力拓展新的业务线,就能达成持续增长。

一条主业是非常危险的,到有一天你发现有两个主业,你的安全感会大大提升。

主业应该有巨大的业务量、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独立出去也是一家非常牛的公司。

今天我还在探寻,或许线下的KTV是,或许直播是。

还有一点,要做一些大的策略布局,跳出局限性。

ktv从选择这个方向到后面做的不少判断,都跟原来的经营业务没关系。

我以前做搜索引擎,目前做娱乐,不必说以前学什么专业,就只能干这件事,局限在这里就突破不了。

反而我目前常常跟同事说,有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商人,非常简单暴力,就看什么东西可以赚钱,什么东西能做大,什么东西有长远的社会价值。

大家有理想有梦想,期望有一天可以收获千万人的音乐梦想,只不过大家的理想和梦想会按一个一个基础的商业目的去达成的,不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关键词: 创业人物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就爱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