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斐文,曾用名王峻羽,当我去年年中满腹澎湃创建泛崎科技的时候,我如何也预想不到现在会坐在电脑前码下这段文字。
我耗费了整整400天的时间,和大部分创业企业一样,从慷慨激昂地开山起航,到怅然若失地闭门歇业,这其中经的历程不乏变成了一种宝贵的财富,好像有不少人说:失败比成功来的要好,由于他引导你深思。
我非常庆幸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是在我26岁,而不是36岁,46岁的时候。
当然,在之后的文字里你或许会看到争吵,嫉恨,愤怒,茫然等等,但这却真实地反映了我觉得存在于中国广大创业企业背后的溃烂面目。
在这里,我本意只期望最完整地还原我的创业经历和遇见的问题,更无意指责其中的其他人,仅用此文警人,警己。
期望也可以帮得上正筹备创业的与正在创业途中挥泪流汗的各位创业人士们,同时,也提醒各位投资人,警惕像大家如此的创业公司。
对于失败的考虑,我更多地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层面来阐释。
所谓天时,就是大家现在市场的金融大环境。
所及地利,便是你项目所处的范围与题材。
所谈人和,那是你的核心团队与投资人。
天时弄人在大家决订做全民优点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是网络投资最最鼎盛的状况。
和大多数中国股民的心态一样,大家杀入了如此一片危险的红海市场,可是伴随2015年7月股灾的到来,跟风入市无异于顶上加码,高位的本钱让大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二级市场的崩塌致使很多投资人与机构变现受阻,资本寒冬在一夜之间吹遍了整个投资市场。
大家是在9月上旬开始筹备筹资的事务,但却明显发现了,当下不及过往时,所有些投资人都表现出小心的态度,对于项目的需要水涨船高。
大家接触的至少一半的机构,都很担忧项目是不是可以尽快盈利的问题,其中更不乏有机构坦言说:目前好多项目,假如在天使轮结束不产生适量的流水,那A轮一定是融不到的。
在这种大环境的压迫下,资本资源的紧缩我觉得是致使项目没办法存活下去的一大重要原因。
地利作伥全民优点是一个媒体项目,可在大家与资本市场接触的这一段时间里发现,TMT行业其中对于MEDIA的关注可能相对来讲是比较少的。
很多投资人本就金融或者财务出身,在看待项目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差价逻辑,怎么样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理减少总体本钱,并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溢价是这类投资人关注的核心价值。
而就中国现在的媒体行业近况来看,除去已经被探索出来的广告导流,会员服务以外,尚无其他更具吸引力的盈利模型。
即使是坐拥上亿用户的今日头条,也没办法有效地开辟出一条商业捷径为资本服务。
而像罗辑思维如此拥有高标识度的媒体商品,因为受众的特异化肖像,虽然可以通过独有些IP进行其他形式的变现,譬如书本与周围,但受限于自己用户的有限性与重度垂直,边际效应明显,规模化存在非常大问题。
一级市场的资本对于媒体则更多的是观望,加之资本寒冬的降温,让早期投资更从了现金流的谄媚。
其次,全民优点做的是对于新闻资讯结构化的再梳理,其中需要达成结构化目的必要的细分点多且零散,这不像一些工具类商品,满足用户痛点的路径相对较短,比如圈子账本,解决的就是用户记账难的问题,它仅需设计一套优化的步骤可以让用户明确地记录自己的花销并随时随地可以查看到即可。
大家期望解决市场信息爆炸与资讯服务同质化的痛点就需要先达成信息的结构化重塑,提供资讯的有限完整性,这需要对现存所有咨讯的形态进行再组合与调整,其中的困难程度较大。
而大家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网上创业团队,选择这样困难程度很大的项目进行操作,也是致使失败的一大主要原因。
初创但求小而美。
人和不仁一个成功的公司,除去在需要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与土壤中萌芽,更免不了一群人彼此正确的选择行事。
人不和,事不成,名不兴,利不盈。
在这一部分,我期望从投资人和创业人士两个角度来总结这一次的创业经历中的问题。
投资人:资本数目刚创办泛崎科技的早期,大家只面见了唯一一位投资人,他简单评估了大家的项目,并决定投资给大家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当时大家没太多的考虑,觉得有了钱可以迅速让项目运转起来,之后,他便成为了大家的种子轮投资人。
在项目正式运转的十个月里面,大家三位合作伙伴没拿过一元钱薪资,仅凭我们的积蓄花销生活与垫付工作上的成本,大家的短租办公室在9月租期告急,因为资金吃紧的关系,我把团队带回了自己家里的客厅进行办公,但这所有正在发生的无形之中每天蚕食着团队的士气。
除去大家的APP是由外包商完成,整个外包成本在10万元左右,包括一个IOS前端和后台,大家还有一位设计师是我从之前的公司挖来一块创业,他的薪资每月是1万1千元,加上4月-9月的办公室房租,在公司最后清算的时候,大家每个人还背负了不少债务。
大家的商品11月11日上线,12月9日公司宣布清算,上线时间还未满一个月大家所有人的经济情况已经亮了红灯。
这个时候同时有四家机构在正式跟进大家的项目,期望可以看到大家上线2个月的用户行为数据,可大家的资本根本没办法支撑2个月的时间,另外即使有机构立马注入资本,正常的投资到账步骤最快也需要额外的1个月,大家好像站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却无力走出这片黑暗。
虽然是种子轮筹资,但金额过小只能对团队和项目导致不可逆的伤害,有一些重压,创业人士是可以扛过去的,但假如创业对于创业人士们在生活上的需要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这显然是不适当的。
投资资本过少对于项目的损伤还会体目前项目进展的很多方面,包含项目自己的调整,市场方案的推广,人力资源的运用等等。
有一句很难听的话放在这里着实适用:心想马儿吃的少,别想马儿特能跑。
项目的资本纵深决定了时间纵深和进步纵深,对于创业人士来讲,不是有了钱立马开干,更应该在项目进步前,对于整体项目的财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资金链对于任何企业都是至关要紧的事儿。
投资人:投后从同意投资到最后公司清算,我和大家的种子轮投资人仅仅实质交流过三次。
我作为企业的商品负责人,在每一代商品原型制作完成或现有商品有所修改后,都会给大家的种子轮投资人发去,寻求他的建议,也真诚地期望他可以给到大家团队一些建议,但几番联系,最后都是杳无音讯。
创业人士本身是很孤独的,也是很迷茫的,特别对于早期团队来讲,可能更期望可以听到前辈们的一些声音,来保证自己在黑暗里不会迷失方向。
我仍然很了解地记得最后一次与种子轮投资人的会面是在11月底的时候,当时,因为团队技术能力匮乏致使商品迭代停滞,市场策略没办法配合等问题已经暴露无遗,大家在会面时明确提出需要技术援助的想法,可就在一顿训斥之后依旧没得到任何帮助。
在寻求资金方面,种子轮投资人曾委派一名FA与大家对接下一轮筹资事宜,在简单的两通电话交流后,便再无音信,我曾与投资人反映此事,可也没得到相应的处置。
早期创业公司就仿佛一名呱呱落地的婴儿,他可能在经过好的教育与培养后成为一名可塑之才。
从创业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后就仿佛爸爸妈妈后天对于子女的教育与培养。
为人爸爸妈妈的,都期望我们的子女成龙成凤。
投资人对于创业人士来讲就像是再生爸爸妈妈。
可不喂,不教,不育,望子女天然成龙凤之事,难能亿万里挑一也。
所以作为创业人士,请小心同意支票型投资人的投资。
合作伙伴:技术大家团队的技术合作伙伴是我以前的高中同学,他过去是技术背景出身,大学毕业后从事与技术有关的市场方面工作,本身不会CODING,主要负责技术外包管理的事务。
早期对于项目的技术评估都是由他完成,当时,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现在APP开发的技术尚已成熟,可以借助外包的方法完成技术迭代方面的工作。
可是,在项目拓展后不久,大家便发现了自己缺少技术能力而致使的很多问题。
1.商品的工期没办法控制。
大家项目原定与外包方签订的最后期限是8月20号出货所有些商品内容,包含服务器部署等等运维工作,可最后因为各种缘由,项目在11月11日才得以上线。
2.商品的水平没办法控制。
大家在后期进行商品验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BUG,部分BUG导致是什么原因因为底层技术逻辑构造设置不适当的缘由导致的,而需要改动这类BUG则又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去修改底层构造,这也是商品工期拖延的一部分缘由。
3.商品运营的后遗症。
在最早期的时候,因为大家是一个以PGC内容为核心的浏览器式APP,所以大家需要一个拥有发布功能的后台管理软件去维护大家的内容。
在与外包团队交涉后,因为大家自己设计的后台功能比较复杂,介于大家的资金有限,他们提出使用他们我们的策略来解决,大家也同意了如此的建议。
但在商品上线后大家发现,商品后台的设计很不合理,原本简单的排版工作天天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去完成,到了最后阶段,大家甚至动用了设计师参与到内容的编排工作里,所有人一块开工天天也只可以完成3个议题的编辑。
包含对于文章与评论的采集,本身这类工作可以藉由爬虫技术达成,但之后的运营过程中基本都依赖人力来完成。
4.市场配合无力。
因为自己没技术能力,大家过去策划过多次以事件为中心的H5页面营销推广方案被搁置,传统非技术层面的人力宣传效率低下,致使市场局面很难打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特别在网上创业公司里面,技术,商品,运营需要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合作伙伴:纪律不管什么一个公司,纪律严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
在大家公司中,迟到现象是数见不鲜的,但在这生生不息的迟到现象背后,体现的问题是合作伙伴自己规范意识的匮乏。
我作为联合开创者之一,从项目正式运营到今天仅迟到过一次,事情是什么原因交通事故致使的拥堵。
但诚然讲,在短租办公室的那段时期,我的另外两位合作伙伴一周迟到的时间基本趋于半数以上,在项目移至我家将来,更基本上是每天迟到。
在如此一种环境下,公司运作的后期,除去我,基本无人按时上班。
不少人或许会问:迟到一两分钟又如何呢?但其实,任何的事情都是以小见大的,假如连天天区区两分钟的时间都没办法克服,我非常难想象一个企业的实行力怎么样贯彻下去,这是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看重与不看重的体现。
一旦初创企业的合作伙伴不可以以身作则,那你又如何能指望你的职员对待公司事如自己事。
合作伙伴:服从与实行力我和企业的技术合作伙伴是高中的挚交,可以说拥有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但也就是这层基础,让公司运作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上述文章在对技术问题讲解的过程中过去提到大家由于自己缺少技术能力而致使了一部分的项目工期拖延,那另外一部分缘由就是实行力的缺少。
在项目外包的早期,大家的技术合作伙伴对于项目监管的处置方法是比较松散的。
因为我一个人过去管理过几个外包的项目,深知外包管理里面的一些坑,于是我在公司几次强调对于外包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每天监控,包含电话交流,邮件交流等。
2.假如他们没办法每天提供工作日报,那也需要要有3日报或者周报的形式向大家提供相应的工作进度。
3.每周需要维持亲自前往外包团队一次进行现场指导。
可在我提出这类运作需要的同时,一方面大家的技术合作伙伴觉得我不懂技术,对于外包管理的步骤建议并不合理,其次,他觉得拟定这类步骤是形式化的,没必要。
于是我需要其对于步骤进行披露,到今天为止,大家公司尚未保存下来任何一份与外包技术有关的管理步骤。
而他们外包团队在项目结束到今天,仍然没向大家公司提供任何一份周报或者月报。
在外包管理的初始阶段,我基于信赖将这类工作完全交由技术合作伙伴完成,但在之后的若干时间内,我发现了其中存在很多隐患,需要他对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未果,还引发了很多的抵触情绪与争吵。
事后,整个团队却由于技术外包管理的不佳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可能因为我和技术合作伙伴的独特关系,致使了他有理由不服从的资本。
大家的关系就仿佛大伙彼此有一笔存款,你有10000元的时候,你偶尔花掉100元,你不会感觉什么,但当你只有500元的时候,你花100元就会看上去额外小心。
在大家的合作关系里面,正由于彼此的感情深厚,所以为不服从与不实行打造了温床。
11月18日,商品上线后的7天,我过去参与一个网络一对一的导师物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创业导师说明了大家项目的具体内容,并表示现在对于市场反应的焦虑。
导师当即指出大家现在的精力,应该放在塑造用户评论社区的活跃度。
于是,第二天我便对工作做了大致的拆分,由我负责硬广部分的创意,内容合作伙伴负责微信微博的粉导流与社区环境的运营,技术合作伙伴负责互联网途径的拓展。
我以1%相对较低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倒推出大家需要的途径数目和需要,并下放了相应的工作任务,可一周过去之后,大家的技术合作伙伴向团队反馈的途径数目距离需要相差甚远,并寻求了一大堆没办法达成的原因。
对于初创团队来讲,大家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应该在于设定一个目的,并寻求路径完成它,而不是设定一个目的,辩证地来讲明这个目的没办法达成。
其实早在项目上线的早期,大家有几次机会已经可以获得筹资,其中,大家和A资本前后约谈共7次,他们在前几次的谈判中指出了大家缺少技术的痛点,也提及了机构本身由于缺少技术投资后遇见的一些失败的案例,并期望大家可以通过吸纳新的技术合作伙伴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声称技术问题被解决后就能直接投资。
往后,大家安排大家目前的技术合作伙伴在每个途径寻觅适合的人选,最后,锁定了北京《逗号》项目的CTO。
在第二天谈判的前天晚上,我再三叮嘱大家现有些技术合作伙伴与其对大家项目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为第二天的谈判做筹备,可第二天A资本的合作伙伴问道他你对于全民优点如何看?为何要加入这个项目?的时候,《逗号》项目的CTO回答说:其实我没什么想法,感觉还行吧。
也由于如此的回答,最后致使A资本对于大家项目的投资流产。
实行力其实包括三个方面:1.是不是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2.是不是拥有时间的高效性。
3.事件的结果怎么样。
对于创业人士来讲,最应该拥有的能力还应该是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干的能力。
顺便在这里提一句:千万不要和我们的同学,朋友创业。
陌生人之间的信赖才最珍贵,由于他随手即逝,熟人之间的信赖很便宜,由于它多泛滥,低溢价。
正由于大家和陌生人之间有一层没办法捅破的纸,所以才能保证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对我们的深思经过这一段失败的创业,我不能不从这400天的历练中得到一些教训,幸亏我目前可以完完整整地将他们记录下来。
民主与独裁在公司运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问题没办法落实是什么原因在于民主。
大家对于解决方法更多地是停留在讨论和争辩上,最后由于大伙都没办法说服大伙致使策略搁置。
而创业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试错。
我作为企业的CEO应该坚持我们的想法将一些策略落实下去,去发挥试错的最大效能。
假如说不可以实行达成是其他合作伙伴的责任,那当一个错误的策略被长期实行就是我的责任了。
无论怎么样,对于初创企业来讲,独裁要比民主好得多。
零容忍对于项目很多细枝末节的工作,我都报以很严谨的高需要。
以至于很多小问题出错,我会依据这个问题进行追究。
虽然创业的容错率非常低,犯了错误所要付出的本钱也相对较高,但我还是应该允许公司里的职员和合作伙伴犯了错误。
另外我也需要在这里检讨我处置这类错误的方法办法,可能在言语上会有一些过激,引起其他人的不适。
演讲大家写文章一般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
我的演讲大多以分总结构进行,或许会致使不少投资人在听分述的时候摸不着头脑,人对于一件事物注意力的时限就只有那样几分钟,我应该更多地考虑听众的感受而去修改我的演讲策略。
有些人会和我反映我说话太细致,有些时候甚至有一些啰嗦,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演讲怎么样,请用你最善于的表达形式与风格说话,那样的成效可能是最好的。
简单和复杂是一个人根性的体现,要去改变需要很多的时间,所以,找到合适我们的投资人才能事半功倍。
这世界有人喜欢吃甜的,但也总有人喜欢吃咸的。
职员配置我做全民优点这个创业投资项目之初犯的最大过失,就是错误预计了每一个人的有效产能。
大家4个人,一个设计,一个技术,一个内容,一个商品想要完整地运营一个媒体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假如初创团队做的是运营本钱极低的类似工具类商品,那可以参考大家目前的团队配置,若是牵扯到媒体运营,社区运营的范畴,还请各位创业人士酌情添加合作伙伴与职员了。
烂漫主义在一次大型的项目路演上,投资人评委过去问过我如此一个问题:你为何会坚持做媒体方面的项目?,当时,我本计划如此回答的:我在新华社过去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采编记者,上海书展期间,易中天先生反应当代文学创作学术泡沫的文学作品高高的树上影视改编发布会当天我对他进行了采访,我分别问了如下两个问题,第1、易中天先生,据传说郭敬明是由你介绍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可郭敬明的很多作品被指抄袭,请问你怎么样看待《高高的树上》与此事之间的联系?第2、中国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他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文字瀑布,瀑布落差越大,必然激起的泡沫越多,请问易中天先生此次的作品是否有意把这类泡沫放大了呢?当我携带易中天先生的答案回到新华社的时候,我被予以了内部处分,随后不久,我便离开了新华社。
我之所以坚持我的媒体梦,是由于我觉得我所陈述的问题与答案才是用户想要看到的东西,我对于媒体,是有执念的。
可当我这段作答还未说出1/3的时候,评委却已经打断了我,示意我可以离开了。
我感觉,在网络,大伙已经习惯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直接,我只不过期望让我的演说与讲解不会像白饭一样生涩,可这好像并不入流,这大约的确是我的问题。
但,这种现象我觉得值得所有正在参与创业者们深思,包含了创业人士与投资人。
以上就是我创办泛崎科技这400天得来的全部教训,也当作是生活中要紧的一课,这一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无论怎么样,全民优点项目是我心中最好的项目。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拼搏中的创业人士与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