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运营班级父母群的目的是什么?校长答:多和父母交流,减少退课率。这个回答,单一又浅薄。
通过运营父母群,能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减少退课。
通过让教学过程透明化,降低信息不对称,让父母看到教师和机构的工作和付出,而不是单纯以最后的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标准。
第二个目的比较隐性,却愈加要紧,就是招生用途。
班级父母群是机构最好的存量资源,他们认可机构的教学,是机构向外传播信息的扩音器。
然而在这个环节,老师常常提出的问题是,父母群做了,每节课后都会发本节课的讲课内容,班级状况等,但父母参与度愈加低,慢慢就没人说话了,老师也懒得发了。
其实,运营父母群也要有商品思维,最怕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去「关怀父母」,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父母需要什么。
结合教师运营班级群常出现的问题,大家的建议如下:
01 发布内容专业性+有针对性
教师发到班级父母群里的讲课内容父母看不明白,那还发不发?
当然要发。老师在发布讲课内容后,要有一些课堂评价,而且必须要针对表现的好或考的好的同学做特殊点评,并@有关父母。需知羡慕嫉妒恨才是所有人类自发行为的第一推进力。
02 设定群目的,发布群任务
基于兴趣或某些间接联系等弱联系打造的陌生人群,假如靠自发运作,最后都将走向无序和混乱,难逃广告群或死群的命。
成熟的社群不是群成员简单地叠加在一块,它是有机的,因此需要是有序的。而设定群目的,围绕群目的下达群任务并准时接收反馈是创建群秩序的效果最好渠道。
班级父母群的目的是续报和招生,围绕这个目的,考查学生单词、监督学生完成某些作业等都是非常有效的群任务。
关于父母对群任务的实行力,大家完全不需要担忧,在父母群,父母本来就非常有动力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只不过有时候无从插手,或找不到插手理由,由于并非所有孩子都想和父母讨论学习的。
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这种参与总是不太现实父母已经没能力进行内容参与了。即便这样,大家还是可以需要父母每次课后需要在微信群中「打卡」父母已经收到作业公告并监督孩子做完作业了。
03 借助话题「去教师中心化」
群主中心化的社群总是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当群主缺席讨论或群主抛出的常识或话题不可以引起大伙兴趣的时候,群的活跃度和寿命会大大减少。所以,大家要致力于班级父母群的「去教师中心化」,鼓励并引导父母产生话题参与导论。
譬如,每次机构公众号发出的教学咨询或家庭教育内容等,都是很好的讨论主题,教师将文章扔到群中带领大伙讨论,不但可以提升群活跃度,而且能提升文章的转发率。
另外,父母群内通常都是母亲居多,母亲们对于除上课外的非正式内容也是有非常大兴趣的,假如在群中看到了孩子上课的照片,或者下课时孩子们休息或做作业的短视频片段,都会很意料之外且开心。
04 进步种子父母
好的社群需要组织构造,但教师个人的影响力有限,并不可以辐射到每一个父母,所以,就需要进步班级父母群中的种子父母。
何谓种子父母?
大家一般指的种子父母是:孩子的成绩较为突出,很乐于主动推荐自己孩子状况并给他们提建议的父母。分辨种子父母并和种子父母打造相对更深度的联系,将会在教师运营班级父母群的过程中,传递更多声音,更有效的扩大机构的影响力。
05 定位明确
最后要提醒的是,父母群存在的目的绝对不是代替原有些电话和面议父母会,而是创造更多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和理由。
与父母交流的最好方法还是面议,第二是电话,再第二才是微信。效率的提升不应该带来成效的降低。按期的微信群父母会,做好了可以成为正式父母会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