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家充满了神秘感的明星创业公司 Magic Leap,终于发布了我们的初代商品。
今年 4 月末,我曾去美国的劳德代尔堡亲身体验过 Magic Leap 初代商品的 Beta 版,也与 Magic Leap 的 CEO Rony Abovitz 深谈了 2 个多小时。
伴随 Magic Leap 终于完成对商品的打磨,放出了初代商品,这让我终于可以讲讲由于君子约定而雪藏了大半年的故事。
讲讲我知道的这家神秘的公司,那位有趣的 CEO,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商品体验了。
从天堂到地狱的舆论认知故事要从 2016 年底,美国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的一篇题为《Magic Leap 背后的现实》的报道开始。
那篇报道,一夜之间将 Magic Leap 上半年筹资 15 亿USD的明星公司影响力拉到谷底。
一年前的这篇报道讲了三点 Magic Leap 近况:第一,宣传视频完全是特效公司后期制作的;第二,经记者体验,Magic Leap 设施是一个笨重的需要连接电脑的头盔(其实是个技术原型机),所以体验还不如Microsoft HoloLens;第三,Magic Leap 的核心技术被降级成了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实质应用遥遥无期。
这篇文章被翻译为中文后在国内流传的比美国还广,而且不少人以此为例子来标榜「我就说吧,黑科技大多是骗人的!」几乎一瞬间这个过去几个月前被当成神公司来刷屏的 Magic Leap 就逆转成了骗子。
我一直对外面这样的反转非常不解。
由于从看到那个所谓的「造假视频」的第一瞬间,我确实就理解为这是个「技术畅想」,就是换了个更震惊的方法喊「大家要改变 XX 产业」嘛。
依赖基本的科技素养也能判断,哪有凭空出来的所谓黑科技瞬间颠覆世界啊。
但,立刻武断觉得这公司是骗子也显然是二次犯了错误,这个革新的技术路径显然值得持续关注,由于它即使是一种想象,也超越了已知技术的想象边界。
今年 1 月份,极客公园 GIF2017 大会上,我在舞台上面对上千位极客说了下自己对 Magic Leap 风波的这个怎么看。
有意思的是,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工业光魔公司创意总监 John Gaeta 也在台下。
他是应邀来参加极客公园革新大会的 10 多位国外演讲嘉宾之一,而我当时并不了解,当时他还有一个身份Magic Leap 创意合伙人。
他听到我的评论,也获悉国内对 Magic Leap 的质疑后,回国转述给了 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并建议他跟我聊聊这个技术。
于是,在极客公园神奇的「全球科技朋友圈」里,Rony Abovitz 非常快与我进行了一次电话交流,并约我 4 月前往 Magic Leap 总部面议和体验新品。
充满将来感的奇怪公司劳德代尔堡这座坐落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城市,离得远远的科技中心硅谷,同时也是 Magic Leap 开创者 Rony Abovitz 的家乡。
在这个不太让人关注的城市,Rony 构建了一个不同的科技公司。
「这更像一个创意公司啊。
」这是我走进到 Magic Leap 的多层办公区的直观感受。
墙上、桌面、处处可见的是各种色彩斑斓的、颇具设计感的怪异卡通动物形象。
在这类卡通形象中,最显眼的那个代表 Magic Leap 的奇特图案。
我和其他 Magic Leap 职员的谈话中获悉一种可能的想法来源:Magic Leap 期望塑造出令用户有亲切感的品牌形象,这一 LOGO 刚开始的想法是一只卡通化的小鲸鱼。
其次,Magic Leap 今年 4 月份刚刚申请的专利中显示了其头戴式设施可能的外形,小鲸鱼 LOGO 好像也恰好呼应了这款商品的外形,突出了 Magic Leap 专注「视觉」的技术特点。
没人会错过 Abvoitz 的办公室,由于门口站着一个真人比率的宇航员雕塑。
Abvoitz 的办公室是全透明的屋子,有趣的是所有元素都与星战有关。
甚至,星战主题布满了整个办公区里面。
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花盆一看,居然是星战里的死星。
在办公区里走来走去的不止是技术员和工程师们,还有随处可见的 Beam 视频机器人。
在 Abvoitz 和我谈话的过程中,就有两个 Beam 机器人分别由 Magic Leap 的市场部门与国际合作部门的负责人远程控制着,灵活的找到屋里一个适合地方,然后一本正经的参与交谈起来。
第一眼看起来,Magic Leap 就是一个将来感特别强的文化创意的公司,甚至就是个星战迷会所,而且还有点刻意的科幻色彩。
这其实给我的感觉非常迷惑,这不像个可靠的科技公司啊?自己也算是科技圈见多识广的,我对这种「过于将来感」,看着非常「装」的公司有天然的防卫心直到 Rony Abvoitz 带我走到坐落于一层的生产车间庞大而现代化的像芯片工厂的 7 条生产线。
在这类 Magic Leap「神秘」的生产线上,Magic Leap 非常快已经能以每年百万片级的数目生产自己最重要的光场显示元件。
有一个细节我一直印象深刻:他带我一路参观越说越开心,后来换上工作服走到生产线房间里,拿出他的初代商品的主板原型,隔着玻璃对着我讲了一大通。
他特别认真的拿着商品开心地给我指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
其实他忘了玻璃非常厚,我看着他一直礼貌的点头,其实什么都听不见。
但他就是特别忘我讲着我们的作品,完全不在乎观众其实只有我和同事两个人。
这是我对这家公司愈加感兴趣的转折点,开始更急切的想知道他的技术和商品。
假如人脑有套 API我率先体验了一把当年遭受 The Information 抨击的笨重商品原型,那大约是 Magic Leap 商品原型的第 6 或第 7 个版本。
那个家伙的体验其实挺有意思,在一个被安装了部分星球大战布景的库房里,你带上这个沉重的头盔,你发现眼前虚拟的形象与现实的布景叠加起来,然后一些情节会很真实的影响你的感受。
事实上可以理解为,动态的复杂的布景和情节用 AR,简单而固化的布景则用真的布景。
我一下子理解了卢卡斯影业与 Magic Leap 的合作目的,这就是下一代主题公园嘛。
当然,假如你抱着感受黑科技的心态来体验这个,感觉失望也非常正常。
之后,我有幸体验了迭代开发到的第九个版本。
也就是现在发布的初代商品的 Beta 版。
这个版本已经与目前发布的商品外观变化不大,已经从头盔变成了眼镜,而且因为是分体设计,计算单元可以别在腰上,所以眼镜比其他一体化 VR/AR 设施轻不少。
从体验来看,这是当时所有 VR/AR 设施中我能得到的最好体验,主观的体验是至少要好 50% 到 100%。
譬如相对当时最顶级一体化混合现实一体机 HoloLens,Magic Leap 不止是轻不少,而且视角明显宽很多,图像的 Solid 程度明显更好、「真实感」更强,这就比其他设施提供了更强的沉浸感,真的地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无缝连接起来。
这类明显的进步,已经非常显然体现了其光场技术的优势,这说明这个刚起步的技术是非常有前途的。
Magic Leap 的光场技术(Light Field)被叫做 AR 显示的终极形式。
虽然 Abvoitz 花了一段时间给我讲解这个技术,但我这个文科生出身的人,没办法确保正确的给大伙讲解了解技术细节。
我可以简单的描述为 Magic Leap 更像是计算机科学与神经学的孩子,它的技术路径借助了人脑的计算能力,突破了传统成像技术逻辑,由于它无需完整成像在电子显示屏上,叫人眼去同意信息。
而是通过光纤把「光场」投射到光学镜片上,借助人脑我们的本能能力去判读和解码,这等于是打造了人类视觉的 API,然后借助了大家大脑的视觉能力,很大的提高了显示运算和信息传输效率,进而突破传统显示瓶颈,提高了商品体验。
依据 Magic Leap 在美国申请的一份专利,大家可以看到,通过其独特的光场芯片,同一光线可以被分解为 12 个不同距离的焦平面,人眼通过天生的聚焦能力,就可以看清想看的焦平面。
这 12 个焦平面已经基本可以借助人脑打造深度感知,从而防止了传统屏幕投射式头显设施靠左右图像刷新带来的头晕、恶心等问题。
换言之,在 Magic Leap 中,人脑不是光学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直接参与者。
甚至可以说,人脑是 Magic Leap 计算能力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Abovitz 如此讲解人脑对光场的认知:「使得屏幕具备流动性同时更真实的重点,在于理解人的大脑在现实世界里如何同意光学信息,然后通过给出的数字信息模仿日常的光学信息,将它直接展示给人的双眼。
越是接近现实,人的大脑就越容易同意。
」「所以 Magic Leap 在和全世界最前沿的神经科学家进行合作。
」Abvoitz 坦言,神经科学还进步在很早期的阶段,即便是最棒的神经科学家也无法破解大脑的运算法则。
但 Magic Leap 在找寻与大脑「和平相处」的模式。
他相信「人脑+计算机」能创造出惊人的可能。
「打开新的维度」「你觉得这个技术目前比较适合用来干什么?」我不可防止的问了这个重点问题。
Abvoitz 相信与其他大部分技术一样,娱乐将会成为开路先锋。
Magic Leap 已经聘请了几位著名的视频设计师、漫画家、艺术家和作家为其创作内容商品。
《雪崩》(Snow Crash)的作者 Neal Stephenson 目前是 Magic Leap 的首席将来学家,现在正在公司坐落于西雅图的办公室秘密开发一个游戏。
在其他 AR 设施以提高协作作为切入点时,Magic Leap 瞄准的是创意产业。
这意味着消费端商品的都有所不同。
Abvoitz 谈到,Magic Leap 将与卢卡斯影业合作,也将与迪士尼合作修建将来的主题公园。
《魔戒三部曲》导演 Peter Jackson 是 Magic Leap 的顾问之一,他的电影公司也会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很多优质内容。
Abvoitz 说:「大家不单单是一家科技公司。
我更想说大家自己是科技、生物和创意文化,三位一体的公司。
」事实上,这可能是开创者兼 CEO Rony Abvoitz 我们的映射。
在他的自我介绍中,Abovitz 写道:「人类的朋友,动物的朋友,与机器人的朋友」。
Magic Leap 并不是 Abvoitz 首次创业。
2008 年,他创建的一家机械臂公司 Mako 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随后在 2013 年以 16.5 亿USD卖出。
《纽约客》在对 Rony Abvoitz 的特稿中写道:「假如你制造机器手,帮助大夫用手术刀切割人体,你需要要遵从物理定律,生物定律,与人的意识和头脑。
Abovitz 在这三个范围都是天才。
」而且他显然从小就是一个科幻小说迷。
Abvoitz 出生于 1971 年,是一名以色列移民。
他的童年脑子里都是「怎么样成为卢克天行者,打败死亡之星,塑造 C-3PO」。
而成立机械臂企业的初衷,也是由于「我决定建造一个《星球大战》里的医疗机器人」。
Abvoitz 在《纽约客》的采访里说道。
2012 年,Oculus 在 Kickstarter 的爆发性筹资,让 Abvoitz 意识到人类本身就是 VR 世界的其中一种「硬件」。
虚拟现实或者混合现实想要成熟进步,不只要用计算机的硅和芯片,还要借助人类体内的「生物分子电路」。
Abovitz 觉得虚拟现实本质是人与机器的共生性科技(Symbiont Technology)。
Abovitz 为此创立了 Magic Leap。
自己设计自己生产、从娱乐出发切入大众市场,Abvoitz 直言虽然他要从娱乐市场切入持续迭代技术,但最后,他直言自己看到的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由于假如他的眼镜持续迭代做到可以同意的全天佩带,混合现实的技术可以帮助大伙随时调用任何技术,投射任何内容,完成任何交互,而手机就完全会变得没必要。
NBA 球星 Andre Iguodala 此前参与了 Magic Leap 新产品广告的拍摄。
在 2017 年 4 月同意采访时,他谈到了 Magic Leap 的数字助手。
一抬手这个助手就会出目前手上,它可以控制智能家居设施,还可以达成操作系统的其他功能。
Iguodala 还透露,演示过程中的不少东西都是直接由眼球运动来控制的。
可以用目光来控制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包含开关电灯或调节温度。
Abvoitz 说:「大家更想将大家的设施概念为一个『环境计算工具』,这个定义是你有了如此一个设施,你可以整天戴着它,然后它会帮你计算周围的所有事物。
」Magic Leap 将将来的人视为「人+人工智能+设施」的超级人类。
Abvoitz 说:「我觉得将来会有一天,那些没借助 人工智能 加大我们的人,会被工作淘汰。
由于他们将大幅落后于其他人。
」Magic Leap 显然期望在现实世界开启新的维度(Dimension)。
但我相信让其图像更明确流畅,硬件佩带更好的体验,自然的交互方法更自然等,还需要相当大的进步才有机会,Abvoitz 也一再强调,Magic Leap 没试图在现阶段就取代任何设施,由于他花了几年时间用这个商品只不过证明了这个技术路径的价值,他还需要更多时间来真的突破技术临界点。
下面伴随他的初代商品发布,势必不少原本尖酸刻薄的怀疑者将会瞬间化身拥趸,各种蹭风口,贴热度的项目也会开始出现。
当然,也会有不少新的质疑。
譬如「这么难看啊,如何带外出?」譬如「这么大啊,我都能造出更小巧的 AR 眼镜啊?」譬如「感觉就是体验相对好点而已啊,差别不大啊?」譬如「有哪些用啊?又卖不出 1000 万台!」其实,这第一代商品的是使命并非、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立即趋之若鹜,这个商品绝不会震惊的让这家公司立即「封神」,但会给它继续向前迭代的强大动力。
由于在对一个颠覆性的新技术路径验证上,Magic Leap 已经获得了第一步的成功。
在今年 4 月我与 Rony Abvoitz 交流的最后,他对我说:「我了解这件事对不少人来讲,太很难理解,商品也还不是非常健全。
但我还是特别期望假如邀请你来这里体验过,你能看到一种新的可能性,看到一种新的将来。
」我记得当时非常认真的对他说:「的确,要优化的东西真是不少啊」「但感谢你!」我想了下,「我看到了你说的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