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市场一直不缺风口,目前创业不晚)4月6日消息,在2016 KK钟山创业创想预言聆听会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推荐了自己艰难创立苏宁的历程和自己对于目前环境下创业机会的怎么看。
张近东觉得:
1、创业结果是不可知的,但需竭尽全力;2、从我们的三次创业来看,目前的环境,创业一点都不晚;3、由前沿技术带动的高科技、自动化商品将成为将来创业的一大热门;4、苏宁成立投资集团不让革新者倒在黎明前;5、只有偏执狂才能存活,这有两个首要条件,一是要有前瞻的见地,在正确的方向上偏执;二是要有支撑持久偏执的创业环境和资源。
以下为张近东演讲原文(有删减):大伙下午好!第一,欢迎大伙来到南京,来到苏宁参加如此一场关于革新创业的思想盛会。
不少人说,2016年将是资本的寒冬,对创业人士来讲,日子要变得不好过了。
但我感觉,对于创业人士来讲非常重要的是心中的理想,只须理想的火焰不熄灭,就能将困难化为灰烬。
所以,我看今天的现场,依然有这么多激情澎湃的创业人士和孜孜以求的投资者,这说明虽然外部环境有的寒冷,但大伙的心都是热的,创业的环境还是暖的,就好似今天的天气,春雨过后,势必春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苏宁今天加入革新创业的行列,就是要向外面宣示:无论资本的环境什么样的冷暖变幻,苏宁都愿成为创业人士们的坚强后盾,通过从资金、途径、营销、平台等方面提供一揽子的全方位服务,去支持所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创业人士们,为大伙提供春意盎然的创业环境。
当然,创业不全是欢声笑语、鲜花掌声,还或许会是荆棘遍地,甚至九死一生,期间充满了困难和不确定性。
这跟足球非常像,大家常用足球是圆的来形容比赛的变幻莫测,不到最后一刻,那种情况都大概发生。
所以,球员在赛场上要时刻全神贯注、竭尽全力。
同样,对于创业人士来讲,创业路上的艰难困苦也阻挠不了大家一直维持激昂的斗志,大家苏宁这种精神概括成执着拼搏,永不言败,这也是大家创业成功的秘籍。
之前,我看过一组数据,说现在中国平均天天就要诞生1.2万家新公司,自2010年以来,在全球新公司数目增长上,中国一直排名第一。
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也显示,感兴趣创业者超越五成,达到54.5%。
但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每100家创业企业当中,只有低于30家的可以熬过1年;而持续超越3年的企业,只有不到30%。
也就是说,100家初创企业中,能坚持三年以上的,最后只有七八家。
我也是一位创业人士,也正因这样,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创业人士的酸甜苦辣,理解创业路上的艰辛与迷茫。
所以,大家今天也邀请来了在世界网络范围有着深刻研究与趋势剖析的凯文凯利先生,借用全球对于网上创业最前沿的真知灼见,为大伙答疑解惑。
第三感谢凯文凯利先生!说实话,今天,当我看到在座的各位之中那样多充满激情、自信的面孔,让我的内心深处也充满了激动和开心。
虽然,可能在大伙看来,苏宁已经是一家成功的大企业,但对于我来讲,我依旧和大伙一样在创业,某种意义上,创业是我终身的职业,只不过处于创业的不同阶段。
回想26年前的1990年,那时我27岁,当我辞去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在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不足200平米的小店面,用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的专业零售公司时,不少人可能以为我疯了。
但我一个人很了解我在干什么,与我想要干什么。
还记得那时候,由于人手有限,我从销售、营销推广、收银、送货,几乎干遍了所有些职位,天天还要给职员激励士气,每一天下来几乎都是筋疲力尽,但我心甘情愿,由于成功从来不是理所应当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1998年,当时大家已经颇具规模,面对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少企业都开始缩短业务,以求过冬自保。
而我又毅然决定开始二次创业,也是那时确立了从专业零售转型综合连锁零售的策略,大伙不要小看这么一个决定,在当时这要一下子砍掉占大家50%的批发业务,断掉半壁江山,在当时的环境下,非常有点儿破釜沉舟的意味,二次创业当时,大家有一些高层干部反对,我说哪个再反对我就把哪个干掉。
所以,当大家确定一个进步目的的时候,大家需要果断坚决的实行,不可以有任何的犹豫。
大家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并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综合连锁零售企业。
第三次创业,是从2009年开始的。
而这次又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时网络和实体几乎是两个对立的定义,那时候用的最多的词是颠覆和取代。
但我当时就觉得网络是一种工具,与实体并不冲突,重点是如何去运用和驾驭。
所以大家开始积极的拥抱和学习网络,探索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网络零售模式。
这对于大家来讲无疑是一次脱胎换骨似的转变,是一次企业的重塑和再造,从思维到行动,都要改革。
去年大家线上增速94%,全途径同比增长24%,远超越行业。
苏宁称之为一体两翼三云四端的O2O模式已经成型、定型,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深入到所有些社会里面,不单在中国,目前在网络前沿进步的美国也开始O2O。
几年下来,不只大家线下零售第一的地位没被动摇,同时,苏宁易购也成功巩固了B2C电子商务前三的地位。
但这一次创业并没就此止步,大家还在创业的路上。
在去年苏宁的25岁过生日趴上,我说,苏宁也是九零后,正处于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
借用网络帮大家打开的产业的天花板,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梦想,与更大的追求。
大家先后进入的地产、文创、金融、投资等范围,都是大家过去不熟知的范围,但正渐渐成为拉动苏宁将来进步的新引擎,在这类新兴的范围里,我和在座的创业人士一样,都是在创业,都是在追寻新的梦想。
上面是我的创业经验,可能有人会说,目前的创业环境,与20多年前已经大不相同,目前各行各业角逐都很激烈,网络垄断趋势更加明显,好像所有些想象空间都被巨头们占住了,创业空间没以前宽松了。
但我相信,真的的创业人士不会这么想,今天赶到现场的创业人士也不会这么想。
大家那时候创业,不少范围是不让进的,譬如当时的空调提供就是被国有商场垄断的。
大伙了解,乔布斯创立的苹果是从电脑起家的,但真的让苹果走上辉煌顶点的iPhone手机,当时面对的可是如火如荼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家。
2010年营销大会上,有一个人问,诺基亚手机毛利那样低,为何要卖?当时一个老总回答我,诺基亚一年开发一千多款商品,占了50%的市场,大家目前份额只有三十多,不可以不卖。
话音未落,2010年下半年诺基亚全方位崩溃,至今诺基亚、摩托罗拉已经成为历史了,这就是大家创业人士的机会。
我记得凯文凯利先生就过去说过,即使目前有这像Google如此这样强大而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但创业人士们目前开始一点也不晚,由于20年将来最伟大的商品,目前还没有被创造出来。
就好似,哪个会能想到20多年前西子湖畔的一位英语老师,借用网络技术,会成为今天世界最大商业帝国的缔造者。
所以,大伙永远不要低估科技的力量!因此,大家可以预见,由前沿技术带动的高科技、自动化商品将成为将来创业的一大热门。
就好似之前几乎家喻户晓的李世石和阿尔法狗(AlphaGo)的人机世纪大战,虽然因为电脑战胜了人脑,让有的人感到了恐慌,但更多的人则是为科技的进步而感到欢欣激励,阿尔法狗(AlphaGo)所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将来或将运用到无人驾驶、医疗等更广阔的范围中,无疑这将很大的改变人类的生活。
另一个很火的话题,应该就是VR了(虚拟现实),云数据辅助医疗、远程医疗等数字健康技术,与机器人产业、可穿着打扮设施、虚拟购物等新范围,都将给科技行业带来全新的革命,也会像网络一样改变各行各业。
但这类都才刚最初,会诞生很多的创业机会。
大家也很关注智能硬件、VR、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范围,除去销售这类新品,大家还会通过自主研发、投资、众筹等方法与创业公司一块参与这类范围的革新研发,培育智能生态圈,并将这类新技术和商品应用到零售等产业中去。
现在,大家在南京新街口的云店就已经开设了VR体验区,也欢迎大伙去体验那里的高科技商品。
同时,还有一个大的趋势正在向大家走来,去年消费对中国经济贡献率达到了66.4%,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正在转为一个发动机,大消费、大服务一旦与网络结合会蕴藏着很多的创业机会。
譬如O2O服务、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普惠金融、文创IP等,这类都是目前的创业热门,也是苏宁重点关注的范围,苏宁现在进步的零售、地产、文创、金融和投资五大产业都是用网络的方法,围绕大消费、大服务来布局的,这也符合苏宁引领产业生态、共创品质生活的使命,因此大家会与这类范围的创业人士一块创业,大力扶持他们。
而传统产业从+网络到网络+,如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正拉开中国新一轮的革新创业机会。
目前网络经济虽然如火如荼,但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0%,也就是说,还有不少的产业没与网络进行结合,苏宁作为中国率先转型网络的传统企业,既能把握传统企业的优势,又深刻的理解转型的价值与艰辛,对于不少想在传统产业中运用网络革新的企业而言,大家想推荐这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为创业人士提供支持。
所以说,对于真的有梦想的人来讲,市场从来不缺机会,从来不缺风口,而且目前应该是创业最好的年代,甚至连李克强总理都跑去中关村考察,并与创业人士一块边喝咖啡,边聊天。
虽然,并不是所有些人都能去中关村,全国各地还遍布着很多怀揣梦想的创业人士,他们也需要一片创业的净土,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创造将来。
革新创业也绝对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不只需要创意,还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很多的资源整理,与时间的积累。
为此,在今年的两会上,我还专门提交了呼吁政府、企业和高校协同,推进大众革新万众创业的提案。
还记得2013年我在美国斯坦福给大伙介绍O2O模式,到了2014年,很多的企业和风投开始涌入O2O范围,但仅仅一年之后,又雪崩似的轰然散去。
回过头来看,有一些企业玩的是定义,并没实质性的举措;有一些企业只不过在某个点上的革新,缺少系统支持;也有相当一批企业虽然模式非常新颖,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匹配缺少,不足以支持走远路,做长久。
这说明,革新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历程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总是最后坚持下来的企业才是最成功的企业,坚持到最后的革新才具备价值,这就是剩者为王。
为了让更多的革新企业可以坚持走到成功,而不是倒在黎明前,上周大家在上海正式成立了苏宁投资集团,就是要围绕大消费、大服务,通过设立金石基金、苏宁鼎元基金、青创基金、文化基金和消费基金,3-5年内投资300-500亿,重点扶持那些与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有关的革新企业。
之前大家投资过母婴电子商务红孩子、做智能手机的努比亚和邓超的影视制作公司橙子映像,将来大家期望能投资更多如此有技术、有内容的革新企业。
今天,大家又成立创业营,上线私募股权筹资平台,请来凯文凯利先生担任创业导师,请来投资界的嘉宾指点迷津,目的就是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方法,更进一步的为创业人士提供资金、途径,趋势剖析和创业经历,让创业人士专注于革新,创业路走得更为顺畅、更为持久一些。
凯文凯利先生的《失去控制》、《势必》等书盛行网络界,我也非常喜欢读,虽然他的不少剖析是基于美国,但在国内市场上也正在上演,我相信他今天的演讲会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难得的思想碰撞。
各位嘉宾,过去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存活,我感觉这有两个首要条件,一是要有前瞻的见地,在正确的方向上偏执;二是要有支撑持久偏执的创业环境和资源。
今天大家如此的一场活动,就是要燃放革新创业的激情,为创业偏执狂们提供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