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糯米团开始,她一年就赚100万。
此后,在国内彻底爆发,13年纵横四海,东成西就,一举开出280家连锁,一年销售额超越6个亿。
她是张秀琬,元祖食品的开创者。
1953年,张秀琬出生于台湾屏东一户农民家庭,姊妹6个。
那个时候,台湾的农民也很苦,张秀琬4岁不到就跟着几个哥哥姐姐下水田,赶上个好年景全家还能糊饱肚子,遇见台风就惨了,水稻刮跑,房子冲毁,只能靠野菜充饥。
雪上加霜的是,张秀琬刚5岁,爸爸就因病过世,留下孤儿寡母艰困难程度日。
上学时,张秀琬天天都是光着脚丫来回走5公里,直到校门口才穿上鞋,6年就一双球鞋。
到了初中三年级,妈妈再也实在是掏不去钱来,张秀琬只好含着眼泪离开学校。
不过,一个14岁的小女孩如何可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还不是这家干1年,那家忙2年,挣的钱少不说,还常常被老板克扣。
最后还是妈妈出主意,不如自己做个小本买卖算了,于是,1982年,妈妈就让张秀琬把自己家里临街的20平方米房屋改成小卖店,起名字如意堂,主要生产糯米团(当地叫麻薯)。
不过,糯米团是台湾容易见到的小吃,仅仅屏东就有1000多家小作坊,怎么样才能立住脚呢?张秀琬特意花了一个多星期,到左邻右舍进行调查,最后她发现大伙都是按斤零卖,讲究便宜,口味。
确实,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糯米团是不少人走亲访友必须具备的礼物,既然是礼品,口味就不是非常重要的了!于是,张秀琬决定把精力放在包装上,用5种彩纸做成30多种造型的盒子,细分为孩子、年轻人、老人3个序列。
当然,既然是食品,安全就是第一位的,张秀琬抓住了大家的这种心理,推出一招,后厨透明化。
她把制作间进行改造,安装一整块玻璃,客户站在街头都能看清。
除此之外,特意花5000块买了一个全自动包馅机,左侧装皮、右侧装馅,机器自动包馅,一颗一颗从出口溜出来。
包装+安全+工艺,张秀琬的小吃店非常快打响,单价3块的糯米团,一天最多卖出2000块,首月销售量就突破15万!随后,她趁势推出红蛋、青团、粽子、月饼等商品,结果款款火爆蹿红,一年后,如意堂营收突破100万。
这时,好似意已经变成了元祖食品,张秀琬开始走出屏东,先后在高雄、新竹、基隆等5个城市扩张,前店后厂,开创颁布湾糕点连锁的先河。
9 年后的1992年,张秀琬已经在台湾开出40多家分店,年营收超越1个亿。
不过,角逐者愈加多,利率下滑得非常厉害。
就在此时,海峡两岸达成了著名的92共识,张秀琬双眼一亮,走颁布湾,到国内去。
当年秋季,张秀琬去了北京、上海、广州3座城市。
北京呢?喜欢的是京八件,驴打滚、艾窝窝深入人心。
广州呢?粤式糕点口味独特,肉香芋头糕非常难模仿。
唯独上海,兼具南北风味,重点是商业环境最浓!最后,张秀琬决定第一站设在上海。
1993年4月,苏州河边的四川北路上,她的第一家元祖食品开张。
最初,纯粹照搬台湾模式,粉红色的装修,精美包装,现场制作。
但,上海人根本不吃那一套,常常是看的多,买的少,不少人不以为然,不就是一款普通的糕点嘛,没什么特殊的地方!说来也是,当地的糯米团只卖一毛、两毛,到了张秀琬的专卖店却要卖一块五,高出市价7、八倍!上海人算细账,能不能买?所以,分店开始营业3个多月,天天营业额还不到700块,张秀琬非常着急。
是啊,天天人吃马喂,一睁眼就是1万块的支出,再家大业大,也赔不起啊。
财务总监劝她降价,存活是第一位的,不过,张秀琬却非常固执,元祖销售的不是食品,而是时髦礼品,降价就没档次了。
那段时间,张秀琬常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品尝糕点,每天在徐家汇、虹口等商业区转悠。
有一次,由于路灯太暗,还在恒丰桥底摔了一跤,差点破了相。
直到转到城隍庙,看到工艺店的剪纸,张秀琬一下子找到想法,可以把糕点和民族文化联系起来。
于是,她决定推出时令食品,清明节卖青团,端午节做龙粽,中秋节卖月饼,新年销售八宝年糕,送礼物送元祖,美味有面子!当然,光有这类还不够。
下面,张秀琬重点在实体门店地址选择、人才培养、商品革新上下功夫。
1993年国庆,张秀琬拿了张上海地图研究了整整7天,最后决定把地址选在城乡结合部,避开商业闹市,而改在路多、人少、交通交叉口部门店经营,以时间换空间。
这样一来,租金一下子减少了30%,收益就出来了。
仅仅2年后,伴随上海轨道交通一进步,原来算郊区的中原校区专卖店一下子成了闹市区,每月稳赚20万。
不过店是死的,人是活的,地段再好的店也需要人去经营。
1994年,张秀琬巡视车间,发现一位统计员在记录口味和价格,她随口问了两句,结果这位统计员滔滔不绝讲了2个小时,回去后,张秀琬就叫人力资源把她提拔为店长。
果然,新店长到任半年,搞出一系列新的举措,让奉贤专卖店的销售量一下子提升了50%。
后来,张秀琬重点培养,此后2年,那位店长从科长、营业经理一路升到副总经理,为公司创造1000万的月销售量。
从此,张秀琬培养了一个习惯,每一个星期都要下车间一趟,籍以发现问题,知道新人,并规定新职员进公司,先在销售一线训练2年。
但,糕点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商品,需要不断革新。
1995年初,张秀琬路过黄浦江,看到江畔露台的过生日会,人手一块蛋糕。
一知道,上海人吃蛋糕是习惯,搬家吃、满月吃,朋友聚会吃。
面对商业机会,张秀琬决定入乡随俗。
当年3月,她比较了市面上20多种蛋糕,最后决订做鲜奶蛋糕,雪白雪白,上面还有红色果酱做装饰,入口即化。
此后,张秀琬从台湾请来10多个蛋糕师和裱花师,重点生产鲜奶蛋糕。
鲜奶蛋糕使用新西兰奶油、法国君度力娇酒、瑞士白巧克力制作而成。
最重要的是,裱花师穿专业厨师服,把橱窗当舞台,当众展示制作步骤,用草莓、香蕉、青苹果做现场画出青山红日、百花盛开等图案。
这样这般,1995年底,元祖蛋糕一经问世,就热门大上海,天天流水都超越1万元,购买队伍一直延伸300多米。
当年五一,苏州河专卖店一天就画了500个蛋糕,橱窗内5个裱花师一字排开,橱窗外40多个客户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到年底,营收突破5000万。
不过,买家的口味也愈加挑剔。
1998年,临近中秋佳节,张秀琬发现月饼市场有商业机会,口味增多、形状各异,一盒比一盒大,优惠、优惠活动铺天盖地。
她总结多年馅料,发现豆沙、五仁、火腿等传统馅料,做出来味道差不多。
此时已经入秋,可夏天暑热迟迟不散,张秀琬在满头大汗中来了想法,不如把冰激凌做成月饼馅!于是,当年中秋节,张秀琬推出全新的冰激凌月饼。
一位客人排了一下午都买不到,一路找到虹口的冷冻库,儿子闹着要吃,一盒就好!到了1998年开始,元祖食品一年营收超越1个亿。
有了钱,腰板儿就硬了。
1999年,张秀琬提出直营+代理加盟模式,向全国进军。
第一,统一装修。
每一个专卖店都使用清爽亮丽的粉色招牌,前店销售、后厨生产,全透明玻璃橱窗。
第二,统一价格。
商品明码标价,走贵族路线,端午龙粽每盒8只,定价124元;中秋雪月饼一盒6个,价格178元。
最后,统一配货。
所有糕点现产现销,保证新鲜。
但,上海仅有一家里央工厂,没办法提供外地店铺的商品。
于是,1999年6月,张秀琬依据保鲜期和运输速度后,又在成都和青岛打造中央工厂。
同时确立门店经营原则,每隔400公里打造一个生产基地。
此后短短一年,张秀琬就在江苏、浙江、武汉、北京等地打造7家分公司、220家连锁专卖店,年销售量高达4亿。
2002年7月,张秀琬在上海青浦购置116亩土地,组建元祖梦世界,每月接待8000名儿童,免费观赏流水线,观看蛋糕烘烤过程,指导小朋友动手做蛋糕。
此外,新品不断。
2004年,推出3℃水果系列、礼盒系列和元祖花道,礼盒搭配鲜花,让礼品更精致。
2005年,推出元祖幕思蛋糕,引进海外先进配方,外表漂亮诱惑,口味松软滑腻。
2006年,推出茶叶礼盒,配合在线订购、宅配到家服务,轻松完成一站式购物送礼物全过程。
2008年,革新和风日系风格点心,外表小巧玲珑,口味最佳。
同时,传统特点类型达到150种。
2016年12月,元祖食品成功登陆A股市场,市值超越50亿。
现在,元祖食品在国内已拥有4个生产工厂,5家分公司,280多家连锁专卖店,年营收最高6个亿。
不过,张秀琬并没停下我们的脚步,将来10年,元祖连锁店将扩展到2000家以上!元祖在期待下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