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中国楼市迎来新一轮的收紧调控大潮。
自9月30日起直至黄金周结束,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合肥等19个城市8天内先后颁布楼市调控政策。
至此,国内限购城市重新扩围至20个。
什么城市颁布了政策?梳理显示,自9月30日至十月7日,北京、天津、苏州、郑州、成都、济南、无锡、合肥、武汉、南京、南宁、广州、深圳、佛山、厦门、东莞、珠海、福州、惠州,这19个涵盖了一线、二线、三线的城市发布了力度不一的楼市调控政策。
但,无论是刚需人群还是投资人群,好像都在问这么一个问题:十一之后房价会降吗?业内人士觉得,中国楼市政策的拐点已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启,而市场拐点会在明年,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或有量价齐跌的现象出现。
但需要认识到,此类市场拐点是周期性的,而非实质性的下跌。
这一轮新政策主要打击的是投资客与外地户籍购房者。
现在看,这一轮收紧政策,除去北京(楼盘)已经接近恢复到了2014年930前的政策重压,其他城市虽然力度较宽,但针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资格和信贷资格也开始收紧。
对于本轮调控的政策成效,资深业界表示,房价不是一直涨的,在2014年、2011年、2008年、2005年房价的确是跌的。
假如房价再涨,房产政策全方位回归2014年是可能的。
所以投资需要基本已经到变现的时候了。
据北青报报道,有人在趁高抛售房地产,甚至连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入卖房大军,包含一些上市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76家上市公司发布房地产买卖公告,其中上市公司扎堆卖房有一些是为了保营业额,还有一些是为了保壳。
有业界觉得,伴随楼市密集调控政策颁布,此时的股市比楼市更安全。
在现在资产荒的背景下,楼市和股市都是市场资产配置的主要对象,当然楼市和股市的市场需要群体、市场功能定位等也不一模一样,不可以简单对比。
因此,市场风险与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依旧是应该考虑的最重要原因。